电影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高分推荐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文学的日常2

影片信息

刘亮程 / 洪启 / 于坚 / 虎良灿 / 马辛林 / 李志伟 / 李修文 / 韩松落 / 穆长元 / 叶舟 / 刘堃 / 双雪涛 / 史航 / 卜天 / 尹新生 / 陈彦 / 陈小朵 / 张梦晨 / 孙福国 / 贺林 / 朱冬生 / 马河声 / 张蓓 / 曹普超 / 李洱 / 张清华
  •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立即播放  闪电云

选择来源

  • 闪电云
8.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8.1655次评分
8.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8.1655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也要给影片打分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首页电影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猜你喜欢

同主演

为你推荐

 换一换

精彩评论

  • CD

    CD回复写在文学的边缘

    2023-06-20 02:27:12

    看山是你,看水是你,看分秒,时间的流逝,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看包含这一切的文艺日常生活,山水与人和谐,文字随风飞散,诗意栖居,原来真的存在,原本以为是梦的生活原来是有人拥有的。

    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四季景色各异,地大物博,那里还有羊肉串。看完第一集的内容,我更加向往新疆了。活跃的羊群,后面追赶的牧羊人,深深植在地下的草木,即使在贫瘠的沙漠里,梭梭树和胡杨也在顽强地生长。亲近自然、亲近土地,人就会变得很踏实。它自然会创造出独特的东西,“这样生活是没有办法的”,但我认为“这样生活”是他们的方式,让风从东吹到西,我顺势扎根并生存,形体扭曲也不怕,长久以来只有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吸收每一盎司的水分,才能白费力气。有生有死,相互转化,我的因可能是你的果,只有宏观地对待对方,才能把别人放在心上。

    梦就像醒来一样消耗你的生命。醒来的时间很长,但也很短。当我们清醒的时候,我们又在主动地磨损,直到生命的丝线被磨损,物质被磨损,光泽被磨损。剩下的到底是精华还是荒芜?答案是你的选择。

    于坚特别有趣。他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侃侃而谈,句子充满哲理和安慰。他带我们去了云南建水。我的思绪飘到了其他地方,我想到了野孩子乐队的几位成员现在住在云南。我曾经在一个视频中看到主唱张泉穿着拖鞋和大裤衩出来散步,看上去很休闲。

    在云南体验五种感官的交织,在建水体验人情的丰富。返璞归真的生活,路边喧闹的市场,人们灿烂的笑容,无不诉说着同一句话:亲近自然!热爱一切!钢铁和混凝土的便利使人们失去了动物本能,所做的事情似乎是一种低下的行为。然而人类来自丛林,怎能抛弃蜿蜒的山峦和潺潺的流水呢?“有即无”,空虚的心需要蓝天白云。

    “你把你的家变成了可以死的地方”,多么感人的一句话。我失去了鸟语花香,失去了绿草如茵的池塘,但我依然可以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创造心灵的平静,将破碎的灵魂用心粘合在一起。

    写作是一种习惯。李修文认为,作家是作品的承载者,也是内容的叙述者。他们忠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呈现给公众。这是他们的本能和希望。论文聂鲁达说,写作对我来说就像呼吸。我无法停止呼吸而生活,就像我无法停止写作而生活一样。科塔萨尔的话更是震耳欲聋:谁想写,他就写。如果有人注定要写作,他就会写作。

    韩松洛用温柔的话语表达了他的心声——他想通过写作来延续自己的生命。物质终将消亡,但精神却可以永垂不朽。即使精神松散,最终也会影响一些人,感动一些人。当然,也有作家认为写作纯粹是个人的事,甚至是秘密行动。作品的完成是一种分离,它不再属于自己。这是斯坦贝克。

    写作的意义融入到敦煌老友的相会中,坐立庄严,微笑着低头思考,敦煌的壮丽无法比拟朋友言语的真诚。

    李二和张庆华用他们的脚步丈量着现代文学的历史。当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他们的照片一一出现时,他们深深地叹了口气。令人心酸的。冰心的床很小,很多作家的床也很小。除了以往素材匮乏之外,李二道出了一个道理:作家不应该贪一张床,写作是一件持续不断的事情。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作家的器官。作家的笔是有生命力的,是预言,也是分析。否则的话,鲁迅的写作就不适用于现代,奥威尔的小说也不会名扬天下,更不可能成为公元前几千年中外先贤传世的作品。作家的风格各有不同,有的着眼于广大读者,有的只为自己和朋友而写,但一旦出于功利目的而写,就很难成为经典。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对我来说最有启发的一点就是他们讨论的创意闭环。作品完成了,创作就结束了吗?李二和张庆华不会同意。创作是互动,会见其他人,例如读者或评论家,会见新人,例如与有根据的观点进行碰撞。可惜现在很多人都是道德宪兵,而不是批评家。正如梅勒所说,作家们努力写书,而有些人却发表不公正的评论,试图用唾沫来表达。作家们淹死了。不仅在文学界如此,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如此。争论啊争论,似乎只有我才是道德先锋,我的唾沫星子似乎才是真理。即便如此,我并不认为人们会像他所说的那样,因为看到别人跌倒而跌倒,所以我自己也跌倒了。永远充满希望,永远相信逆向动机。

    说起东北,那是浓浓的口音,是踏实的生活。许多东北民间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东北充满了人情味,史航与双雪涛的相遇也是如此。两人在冰面上跌跌撞撞地相遇,并像孩子一样在冰面上玩着小车。他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生活。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古人叹息,‍吾乃于于乎者。还不如鸟舞呢。大家都聚集在万。我独自一人在干燥中。多么像现在的我们啊!别人已经飞上枝头,变成凤凰,而我却挣扎着留在原地。生活充满了比较。小人物的生活就该灰暗吗?瓦莱里说,按照你想象的方式生活,否则,你就会按照你想象的方式生活。你必须自己回答问题,你必须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有时模仿、学习他山,以接近榜样,有时则一切复制,以快速获得真金白银。就像一个急于玩耍、匆忙完成作业的孩子一样,生活老师也会皱起眉头,拿起尺子准备摔倒。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诚实劳动也是做人之本。正如陈彦所说,我们总说要同情底层民众,但底层民众却是自给自足,每一针一线都凝结着汗水。为什么我们需要有人高调地表示同情?不要同情,但要尊重。当人们单身弱小、呼声无果时,应该团结起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汗水不白流,让辛苦得到安慰。

    西安离我并不算太远,但一不小心,我总是未能成行。看着,听着,听着,想去西安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

    很惭愧,这些作家我没听说过,只有韩松洛、双雪涛、李二。我听说过《主角》,但不知道作者是陈言,读过的人就更少了——我只看过双雪涛,但对他不感兴趣。施航表示,他不愿意给双雪涛贴上标签,而现代文坛似乎把目光集中在一个新星上,给它贴上标签。标签是一种简化,确实可能有助于传播信息。比如,当你谈论东北作家时,你可以立即想起他,当你谈论小人物时,你也可以想起他。看完这六集,听完这些同样是普通人的作家的故事,我似乎平静下来了。

    在五彩斑斓的现代世界里,依然有很多人诗意地生活着,这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当你抬头仰望《文学的日常》时,诗意已悄然沉淀在你的心中,弥漫在你的眉宇和呼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