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张艾嘉基本资料、演艺经历
张艾嘉  0
性别:职业:演员 / 编剧 / 导演 / 制片人 / 配音出生地:中国台湾,嘉义生日:1953年07月21日
  张艾嘉,祖籍山西五台,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曾名张爱嘉。毕业于美国学校。全能女艺人,不但是优秀的歌星、演员,还是女性导演、编剧、制片。曾荣获两届台湾金马奖影后、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被罗大佑称为“小妹”,被李宗盛、梁咏琪称为“张姐”,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  1965年移居美国纽约,1969年回台进军电视界,主持热门音乐节目。17岁展开歌唱生涯。19岁赴港发展,主持、唱歌、拍广告、制作单元剧;《童年》、《忙与盲》等歌曲都曾风行港台大街小巷。1972年为嘉禾公司主演《飞虎小霸王》、《龙虎金刚》,成为70年代两地影坛的偶像明星。1976年以《碧云天》获第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第二十二届亚洲影展金皇冠盾牌奖。自70年代末走入幕后,任制片及导演。1979年在香港与梁淑怡等合组比高电影公司,制作并出演许鞍华处女作《疯劫》。1981年在台视制作单元剧《十一个女人》系列,与杨德昌、柯一正、宋存寿等合作。同年主演《我的爷爷》获第十八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2年任香港新艺城台湾分公司总监,并在《海滩的一天》、《光阴的故事》中饰演角色。  她戏路宽广,风格多变,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表演得游刃有余,先后参演了多位著名导演(如胡金铨、徐克、李安、曾志伟、关锦鹏、洪金宝、杜琪峰等)的作品,如《山中传奇》、《终身大事》、《最佳拍档》系列、《上海之夜》、《春秋茶室》、《人在纽约》、《阿郎的故事》、《八两金》、《饮食男女》等。  自1980年接替意外身亡的屠中训遗作《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导演工作后,陆续执导《最爱》(1986)、《莎莎嘉嘉站起来》(1991)、《梦醒时分》(1992)、《新同居时代》(1994)、《少女小渔》(1995)、《今天不回家》(1996)、《心动》(1999)、《想飞》(2002)、《20 30 40》(2004)等,皆获好评。其中自导自演《最爱》,获第二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少女小渔》获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奖项。继2004年的《20 30 40》之后,2008年又推出导演作品《我们这一家》。  2010年更是凭借影片《观音山》入围第四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第十三届届亚洲影评协会人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基本资料

张艾嘉(Sylvia Chang),1953年7月2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西五台,华语影视女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台北美国学校。1972年,张艾嘉成为嘉禾电影旗下的演员;同年,参演首部电影《龙虎金刚》。1976年,凭借《碧云天》获得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1981年以《我的爷爷》夺得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5年7月,张艾嘉发行首张专辑《忙与盲》,名列“台湾百大唱片”第19名。1986年,自导自演电影《最爱》,获得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英国国家电影院特地举办了“向张艾嘉致敬”的焦点专题。1992年,推出专辑《爱的代价》,并由李宗盛为其创作同名单曲《爱的代价》。1995年,担任编剧及导演的电影《少女小渔》获得第40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1999年,张艾嘉执导电影《心动》,获得金像奖最佳...

演艺经历

1972年,19岁的张艾嘉赴香港发展,成为嘉禾电影公司旗下的女演员,开始电影之路 。同年,参演首部电影《龙虎金刚》。

张艾嘉(20张)1976年,张艾嘉与林凤娇、秦汉等人主演了李行执导的电影《碧云天》,该片获得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秀剧情片奖,张艾嘉本人也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并于第22届亚太影展上获得金皇冠盾牌奖。

1977年,她和林青霞搭档,主演古装黄梅戏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饰演林黛玉一角 。

1979年,张艾嘉与梁淑怡等合组比高电影公司,制作并出演许鞍华导演的处女作《疯劫》,获得“1979年十大华语片”评选第一位 。

1981年,主演电影《我的爷爷》,凭借徐怡贞一角获得第1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年推出唱片《童年》,排在“台湾百大唱片”第20位 。

1983年,张艾嘉出任香港新艺城电影台湾分公司的总监。在她的筹划之下,“新艺城”推出悲剧片《搭错车》。

1984年,因张艾嘉力挺台湾文艺片的方针被冷遇,她在失意之下辞去总监一职 。

1985年7月,张艾嘉发行专辑《忙与盲》,名列“百大唱片”第19名 。

电影《黄色故事》(2张)1986年,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最爱》获得台湾金马奖九项提名,张艾嘉本人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编剧和最佳插曲《最爱》四项提名,凭借主演该片获得了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

1987年,英国国家电影院举办“向张艾嘉致敬”焦点专题  。同年,与金国钊、王小棣联合执导三段式电影《黄色故事》。 

1989年,与周润发主演杜琪峰执导的电影《阿郎的故事》,饰演“波波”提名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该片以3000万票房刷新了1989年港产文艺片的卖座纪录 。

1990年,张艾嘉与周润发再次主演杜琪峰执导的电影《吉星拱照》,成为1990年香港的十大卖座电影之一 。

1992年1月,加拿大多伦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点”活动,举办张艾嘉专题作品展 ;同年,推出专辑《爱的代价》,并由李宗盛为其创作同名单曲《爱的代价》 。

1994年,张艾嘉将事业移回台湾,参演李安执导的电影《饮食男女》 。

1995年,担任编剧及导演的电影《少女小渔》获得第40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 。

1996年,担任有线电视“Go Go TV”总监。

1999年,张艾嘉担任编剧并执导的带有自传性色彩的电影《心动》获得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这是她第一个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

2002年,主演《地久天长》,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7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和香港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 。

2004年12月,自编自导自演体现现代都市女性内心世界的电影《20 30 40》上映,该片提名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张艾嘉凭借该片夺得第7届亚洲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奖。

2011年,与范冰冰主演李玉导演的电影《观音山》,获得第20届亚洲电影传媒奖最佳女主角奖 。

2013年11月,中国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在第50届金马奖惜别酒会上,宣布张艾嘉接任下届主席 。

2015年4月30日,执导的电影《念念》上映 。同年10月10日,参加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闭幕式。 

2016年9月执导并主演的影片《相爱相亲》。 

2017年10月,张艾嘉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亲情电影《相爱相亲》在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剧本4项提名 。

2018年4月,凭借《相爱相亲》获得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12月31日,其主演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 。

2021年6月18日,主演的电影《热带往事》上映 ;7月28日,主持综艺节目《念念青春》 ;9月19日,主演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在北京进行了亚洲首映。 12月10日,由张艾嘉出演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发布定档海报,宣布将于2022年3月14日上映。 

2022年,参演电视剧《良辰吉时》。 8月,参演电影《世间有她》宣布定档9月9日。 9月,主演电影《灯火阑珊》 。

个人生活

张艾嘉《山中传奇》饰庄依云(36张)张艾嘉的父亲张文庄为中国台湾地区空军军官,1954年驾机撞山遇难。母亲魏淑娟。外祖父魏景蒙曾任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中国台湾地区第六任"新闻局长"、"中央通讯社社长"等职,离职后获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国策顾问”。

1979年,25岁的张艾嘉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大她16岁的刘幼林,这段婚姻维系6年。1990年张艾嘉未婚产下儿子王令尘(Oscar ),1991年奉子结婚,夫婿是香港商人王靖雄 。

2021年,张艾嘉获颁岭南大学荣誉博士 。 

社会活动

1993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星,并赴索马里。

1994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星,并赴萨伊。

1997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国际儿童认养活动 。

1999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援外十周年活动,远赴非洲卢旺达 

人物评价

张艾嘉是一位才华与美貌并重的知性美女,会唱歌,会演戏,会编剧,会导演(新浪娱乐评) 。

作为歌手,她的《童年》《爱的代价》唱红了一个时代。19岁就涉足影坛的她曾主演过近百部电影,并两度荣获台湾金马奖影后、两届香港金像奖影后和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在林青霞、林凤娇双林并立的时代,她凭着自己的独立和全能,从演员到导演、编剧、制片,开辟了一条与漂亮偶像截然不同的道路。她是罗大佑口中的“小妹”,是李宗盛、梁咏琪心中的“张姐”,是刘若英、李心洁的“恩师”,也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3页篇幅推介的人物。不施粉黛、声音轻柔的张艾嘉,有着岁月历练后的美丽与智慧(解放日报评) 。

对于很多女星来说,张艾嘉近乎一个完美的偶像,经历丰富,头衔众多,在音乐,电影,舞台剧等领域全面出击,经营歌手,演员,编剧,导演等多个角色,均得心应手。作为台湾与香港新浪潮的亲历者之一,张艾嘉最大优势在于总能从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创作人身上汲取营养,李翰祥,侯孝贤,李安,徐克,这份幸运加速了她从一个演员到导演的转型(腾讯娱乐评) 。

张艾嘉的电影强调对女性情感的表达,她的电影中有着青春的美丽与残酷、成年后的矛盾与尴尬、老年的无奈。这些细微的情感特质,让不同年龄段观众在电影中看见了自己,她的电影正因此共鸣让人难忘(新京报评)  。

主要成就

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第7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奖

亚洲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奖年度港台导演奖

第2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奖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