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圆明园
高分推荐

圆明园

The Imperial Garden/The Old Summer Palace

影片信息

  • 片名:圆明园
  • 又名:The Imperial Garden/The Old Summer Palace/
  • 状态:HD中字
  • 主演:/
  • 导演:金铁木/薛继军/
  • 类型:纪录片/
  • 年份:2006
  • 地区:中国大陆/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上映:2006-09-09
  • 时长:90分钟
  • 更新:2023-07-12 08:17
  • 剧情:◎简  介绍  有谁听过圆明园史上最绚丽的乐章吗?  有人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伟的画卷吗?  有人亲自参观过精美绝伦的“万花园”吗?  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  圆明园不仅仅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  圆明园应该是一座让中国人更加为自己的民族自豪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自1707年建成以来,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  但是记忆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不完整的。  圆明园大型史诗数字电影填补了圆明园历史空白。  给世界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  语言在350公顷、三大主题园林区、百余处园林景观面前显得苍白。  高清数字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修建、扩建到毁坏的整个历史  精美的3D动画呈现了宏伟的圆明园,仿佛置身其中。  与真人演员的结合,让影片更加真实。  大型史诗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现实不仅再现了圆明园  宏伟的建筑,还告诉人们圆明园  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和一个帝国的兴衰还有一家人,有欢笑,有泪水。  圆明园不仅和故宫一样大小,  在清朝政治的鼎盛时期比故宫还重要!  在园林150年的历史中,  清朝,六位皇帝在此整理政务,平定天下,安眠。  不为人知的皇室亲情,后宫的传奇,官员的斗争,  也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谁会知道?  圆明园曾经实现了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团聚。  谁知道?  圆明园的设计者是现任统治者。  圆明园在宏伟的建筑背后,  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之志。  乾隆神情傲慢,对西方艺术和科学不屑一顾。  也许无论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  都很难在废墟和废墟中找到300年前的伟大。欣赏她的完美,  大型史诗圆明园数字电影再现了世界瑰宝的辉煌。  历史也将在这绚丽的激流中更加精彩!《圆明园》上映于2006年的电影,由金铁木、薛继军执导,编剧 金铁木,其中李易饰演解说。这部电影豆瓣8.6分,推荐观看!
  •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立即播放  量子云

选择来源

  • 量子云
  • 无尽云 2006
5.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8.6446次评分
5.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8.6446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圆明园》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也要给影片打分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首页电影圆明园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

 换一换

精彩评论

  • 一颗歪果仁

    一颗歪果仁回复圆明园观后感

    2023-06-20 12:35:20

    “请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瓷器建造一个梦想,用雪松桁架,用缎子覆盖,用宝石覆盖,这里有寺庙,那里有后宫,神像,王牌,装饰品,用金子装饰粉末。请身为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增添花园、方池、喷泉。请想象一下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它的外观是一座宫殿,一座寺庙。”

    圆明园

    这里是圆明园。

    看完纪录片,我才知道圆明园的历史是从康熙帝时代开始的,到康、雍、干之后达到顶峰。纪录片以郎世宁的口吻,从西方人、宫廷画家、圆明园建设者的角度来叙述,独特新颖。作为一个局外人,他对圆明园建设过程和当时康乾主义鼎盛时期的认知,与我们后人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并不相同,带有一层隔阂。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圆明园从历史中喷涌而出的辉煌:无论从布局、气势、精巧程度,无不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哪怕是一张电脑合成的模型图,也足以看出当年的辉煌。这样的仙境给人带来的只有震撼,为自己的渺小,也为国家的强盛。

    康乾般的繁荣也隐隐暗示着未来的危机——封建帝国的极端保守和傲慢,就像郎世宁看到乾隆废除水泵是把戏一样,就像马格尼使团访问中国时,乾隆宣称“本朝物产丰富,应有尽有,非外夷之货可通。”所以说首都,但然后呢?这是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继承下来的嚣张气焰和嚣张的资本。而这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清朝达到了顶峰。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清朝的统治者对当时的世界风云变幻浑然不知。快速进步:资本的积累带来了制度变迁、工业兴起、启蒙运动发展。

    圆明园

    正如马格尼所预测的那样,力量对比是相反的。在纪录片的60分钟之前,圆明园是清朝辉煌历史的缩影,是封建帝国最后的辉煌;60分钟后,画风突变,到达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迁至大沽口。中国军队的火器还停留在明末的水平,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这是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战争。装备落后、思想落后的清军被击溃千里。八里桥之战是一场惨烈的屠杀,战损比为1000:1。清朝八旗骑兵正对着炮兵冲锋。这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较量,唱响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的最后一战。挽歌-现实是技术和文明的数量超过了军队的数量。

    咸丰北逃,联军入京。1860年10月18日至23日,圆明园被烧毁——一个世界奇迹,一个令人震惊而又不为人知的杰作,汇集了几乎所有民族超人想象力的全部成就,欧洲和亚洲文明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一日之内被毁。

    落后了就会挨打。不要忘记历史。

    是金刚的文章,但我很想提一下纪录片中齐晓媛的配乐,仿佛厚重而荒凉的历史被静静地讲述着,在某个时刻,从迷雾中传来。这种感觉,这个场景,这首歌,永远不会忘记!

    圆明园——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段荣辱史,一段烙印在中国历史上的记忆。